上周末,“利奇馬”給上海帶來了暴風驟雨。在周浦生活垃圾中轉站,大量雨水沒有像過去一樣涌入污水管網,而是被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網。這一并不起眼的改變,其實給水環境的保護帶來了重要影響——減輕了市政污水管道在暴雨期間的壓力,也避免了地面積水流入河道,影響河道水質。

垃圾中轉站承擔著垃圾處置的重要責任,站點的自身建設也很重要。上個月,中央第一生態環保督察組在下沉檢查中發現,浦東合慶和周浦的兩處生活垃圾中轉站存在未實施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全部排放進污水管網的現象。對此,兩處站點積極承擔整改職責,對相關問題即知即改。

在華夏東路G1503入口旁,占地8600多平方米的合慶生活垃圾中轉站承擔著合慶、川沙及部分祝橋鎮居民的生活垃圾中轉運輸工作。這里的日均垃圾轉運量約550噸,投入運行已達16年。

由于早期建設時,該中轉站并沒有實施雨污分流,此前站內的雨污水全都排入污水管網。接到中央第一生態環保督察組的整改通知后,中轉站的管理運營單位浦東東道園綜合養護有限公司委托浦東設計院對改造項目進行整體設計,在兩周不到的時間內完成改造。

中轉站站長顧成玉介紹,合慶中轉站的雨污分流工程改造的重點是對沖洗水和地面雨水進行分流,通過調蓄池和分流井的控制,將污染嚴重的沖洗水和初期雨水納入市政污水管,暴雨期間的溢流雨水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新坦瓦公路上的周浦生活垃圾中轉站也被中央第一生態環保督察組發現了未實施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全部排放進了污水管網的問題。

據了解,周浦生活垃圾中轉站投運至今已有11年,承擔著周浦鎮及康橋鎮的居民生活垃圾中轉運輸任務,現在日均垃圾轉運量約370噸,其中干垃圾245噸/日、濕垃圾125噸/日,一直以來都保持著較高的排放量。

針對雨污水未分流、全進污水管網的問題,管理運營單位上海浦欣清運保潔服務有限公司委托浦東建筑設計院進行周浦中轉站的雨污分流項目設計。該工程于7月22日開工,7月31日完成了污水分流和排放竣工驗收,并取得污水納管排放證明;8月1日完成雨水分流和排放竣工驗收,并取得雨水納管排放證明。記者了解到,本次雨污分流工程共新(擴)建“三類水”收集池、調蓄池、分流井、格柵井4座,鋪設及疏通地下管網約200米。

目前,該垃圾中轉站已經完成了雨污分流,并可以進行對雨水和污水等的精細化管理。參與設計的浦東建筑設計院工程師葉標表示,在整改之后,中轉站將收集的雨水分類為初期與后期。其中,初期雨水與一些工程產生的污水將一并通過分流井、調蓄池、格柵井等進行環保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而后期雨水,一般指大雨過后未能及時排放的雨水,則收集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周浦生活垃圾中轉站站長季淵表示:“如果不實施雨污分流,進入臺風多發天氣后,大量雨水可能集中在短時間內涌入污水管網?!倍坏┯晁鬯荒艿玫脚欧?,溢出的污水將產生水質污染,這次整改能有效避免上述問題。

據介紹,相關工作的后續長效管理機制也將陸續出臺。

【新聞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